讀者小杰的難題是年輕干部常會遇到的。這個忙到底該不該幫?答案當然是不能幫。為什么不能幫?因為小杰是一名公職人員,他手中行使著公權力,結識的企業家是工作資源,不是私人資源,不能用來為親友牟利。如果他答應表哥幫忙去說合,將導致政商關系親清不分,有損于他職權的公正性、職務的廉潔性,于情于紀都是不合適的。
小杰遇到的問題實際是一個大問題。年輕干部在其成長過程中要經歷許多考驗,其中一個躲不開的現實考驗,就是如何過好親情關。
過好親情關,須樹立公私分明的權力觀
身為公職人員,公私分明是從政干事的底線。選擇了為黨和人民的事業而工作,就必須事事出于公心,做到公私分明、先公后私、克己奉公。公權姓公,一絲一毫都不能私用。手中的權力是黨和人民賦予的,只能用來為黨分憂、為國干事、為民謀利,絕不能為自己和親屬牟取私利,這是最基本的要求。
公職人員時刻面臨著公與私的考驗,必須正確處理職權和特權、原則和感情的關系。親情面前,答好公與私、情與法、人情與原則的“選擇題”,不因感情模糊公私界限,不被親情裹挾逾越底線。《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》規定,禁止利用職權或影響力為家屬親友謀求特殊照顧。《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》規定,黨員干部利用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,違規為親屬和其他特定關系人從事經營活動謀取利益的,給予相應處分。公職人員要公正用權、依法用權、為民用權、廉潔用權,絕不能搞以權謀私、權錢交易那一套。
過好親情關,須樹立正確的親情觀
人非草木,孰能無情?講親情是人之天性,無可厚非,但顧親情不能違背原則,愛家人不能喪失底線。讓工作與家人“絕緣”,自覺維護權力運行的規范,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為我們作出了榜樣。毛澤東要求子女樹立平民思想,始終恪守親情“三原則”——戀親不為親徇私,念舊不為舊謀利,濟親不為親撐腰;周恩來專門制定“十條家規”嚴格要求親屬;朱德跟家人“約法三章”,教育子女“接班不要接官”;陳云給家人訂下“三不準”,要求家人以普通勞動者自居、不搞特殊化……
眷顧親情是人之常情,但公職人員手中握有一定權力,倘若不能正確對待親情,就易滑入“親情陷阱”。現實中,有的親情觀扭曲,搞無原則“關愛”,利用手中權力幫兄助弟、扶兒攜侄,為他們打招呼、鋪路子、謀好處;有的“舍不得”情分,對親戚特別是對那些曾經幫助過自己的人,一味地遷就照顧。而一些領導干部的親屬,看到自己的親人當上領導干部,認為“背靠大樹好乘涼”,大打“親情牌”。一方被親情綁架,另一方用親情裹挾,最終難免釀成家族腐敗的悲劇。表面上似乎是講親情、對親人好,實則壞了綱紀、毀了自己、害了親人。因此,正確處理小愛與大愛、親情與大義的關系,嚴格要求家人親屬走正道、行正事、做正派人,才是對親人最深的愛。
過好親情關,還重在涵養良好家風
中華民族自古有“齊家”的優良傳統。《禮記·大學》中說:“所謂治國必先齊其家者,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,無之。”我們黨一直將培養良好家風作為加強黨性修養的重要內容。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要重視家庭家教家風建設,指出中華民族傳統家庭美德是支撐中華民族生生不息、薪火相傳的重要精神力量,是家庭文明建設的寶貴精神財富。
家風是社會風氣的重要組成部分。家庭不只是人們身體的住處,更是人們心靈的歸宿。家風好,就能家道興盛、和順美滿;家風差,難免殃及子孫、貽害社會。近年來,一些干部被親情綁架著踩紅線、失底線、破防線,大量案例表明,家教不嚴、家風敗壞是干部走向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。公職人員的家風絕非個人小事、家庭私事,而是事關黨風政風的大事。家風正,方能黨風正、政風清、民風淳。家風更是抵御腐敗的一道重要防線,優良家風能夠激發黨員干部廉潔自律、拒腐防變的內在自覺。
清正廉潔是公職人員安身立命之本,是絕不能丟棄的政治底色。公私分明方能守好親情關,廉潔齊家才能以廉護家。公職人員的家風是道德要求,更是紀律要求。要嚴格家教家風,把“公”“廉”二字擺在重要位置,做到“公燭無私光”。在小事小節中為家人樹立行為標準,以向上向善言行影響家人,做到教之以至理、嚴之以規矩、導之以正道,督促他們守德守紀守法,在家庭內部凝聚起“最是清風傳家遠”的共識,讓家庭成為廉潔港灣。
(責任編輯:王威)